女性皮肤健康美科学洞察
时间:2023-09-11
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推出《女性皮肤健康美科学洞察:聚焦营养与口服美容》的报告。报告探讨了行为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对皮肤健康的影响,重点系统总结了膳食模式、基本营养素及富含某类或某种营养素的食品原料、生物活性成分及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食品原料以及传统中医药口服美容组方和保健用药材,对皮肤健康,尤其是改善“皮肤美”的作用。
健康皮肤的特征
健康的皮肤应该是表皮薄,有光泽,润滑,透明感强,血运丰富,含色素细胞少,呈粉白色或黄中透红;皮肤纹理细腻,无斑点、赘生物等瑕疵;皮肤含水量和脂肪比例适中、富有弹性,末梢神经感觉正常,对冷热痛的反应灵敏。
影响皮肤健康的因素及机制
影响皮肤健康的不良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DNA损伤、自然老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沉积、免疫反应异常等。
紫外线辐射和年龄的增长都会引起活性氧的过度产生和积累,造成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又会诱发炎症反应。AGEs的沉积与年龄增长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阳光暴露又会使AGEs受体的表达增加。皮肤屏障受损、皮脂代谢异常则多由外界致病因素如有害微生物定植引起,同时与人体内在的免疫反应异常相关。各种内外因素及机制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
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对皮肤健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氧化应激是由皮肤组织内活性氧(ROS)内源性合成及外源性紫外线(UV)辐射诱发导致的抗氧化体系失衡。ROS水平上调会引起氧化应激,损害细胞结构,诱发炎症反应,损害皮肤健康。慢性炎症进一步加速氧化应激反应,更多的ROS刺激细胞合成大量基质金属蛋白酶,其通过促进MMPs的产生,降解真皮层的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引起真皮结缔组织结构受损。
紫外线DNA损伤
外源性DNA损伤多由紫外线辐射引起。
UV-A通过与线粒体中的内源性光敏剂(如卟啉和NADH)相互作用产生高浓度的ROS,UV-B作用于皮肤上皮层的角质形成细胞,潜在地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DNA损伤和突变。紫外线和ROS可分别作用于胸腺嘧啶和鸟嘌呤残基,引起DNA的损伤,进而导致端粒D环扭曲变形,加速端粒损伤,促进细胞衰老。
自然老化
自然老化主要由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累积引起。包括3个方面:老化的成纤维细胞通过某些旁分泌机制破坏细胞内稳态;成纤维细胞受损,失去重塑细胞外基质的能力或合成及分泌胶原蛋白或粘性蛋白的能力降低;角质形成细胞功能障碍,表皮基底层干细胞再生能力下降,导致皮肤更新和修复能力下降。
AGEs沉积
AGEs受体在表皮和真皮中均有表达,包括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在阳光暴露部位表达有所上调。在角质形成细胞中,AGEs损害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衰老、降低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诱导MMPs表达增加,促进胶原蛋白的降解。还可增强NF-κB信号,诱导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在UV辐射下,AGEs还可诱导ROS的产生,并降低表皮角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活力。
免疫反应异常
皮肤免疫系统与体内其他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皮肤微环境和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反应过强或者过弱都会损害皮肤健康。如免疫力低下会导致皮肤区域的微生物失衡,有害细菌如痤疮丙酸杆菌定植,导致皮脂分泌旺盛,引起痤疮。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会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危害皮肤健康。
营养干预可以通过摄入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的食物及生物活性物质,降低高AGEs食物摄入以及补充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皮肤形态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补充参与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的维矿物质等途径对上述机制产生影响,进而维护皮肤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可以增加机体免疫力、规避或减少内外不良刺激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
营养与皮肤健康
营养对皮肤健康的作用是报告的重点内容,这部分以高质量人群研究(包括观察性研究及干预研究)为主要科学证据,综述了膳食模式、宏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生物活性物质、药食同源物质等在皮肤健康美中的作用。
膳食模式
膳食模式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种类和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比例,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地中海模式和防高血压模式富含抗氧化物质,对皮肤健康有益;高蔬菜水果摄入可以减少溢脂性皮炎的发生。
宏量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已有多篇RCT试验研究报道了碳水化合物中透明质酸口服对皮肤健康的益处,相关研究中使用剂量多为80—200毫克/日,可能在改善皮肤水分、弹性、皱纹方面有一定效果,透明质酸无论是单独食用还是作为复配原料添加,都被发现可以改善皮肤状态;口服低聚半乳糖被发现可以调节系统免疫,改善皮肤水分及皱纹,研究中剂量为1克/日。已有细胞试验、动物试验或人体外用试验研究证明了碳水化合物中β-葡聚糖、海藻多糖对皮肤健康的有益作用,但人体口服试验研究尚不足。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维持皮肤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大量RCT试验研究表明口服胶原蛋白肽对皮肤健康有益处,相关研究中使用剂量大部分为5—10克/日。口服胶原蛋白肽在改善皮肤弹性、水分、皱纹等方面证据等级较高,主要机制在于参与皮肤的代谢,补充流失的胶原蛋白;也有干预研究表明口服谷胱甘肽降低了皮肤黑色素生成,相关研究中剂量为500—600毫克/日。
脂类
在总脂肪摄入与皮肤健康的相关性上,有观察性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会引起皮肤老化,皮肤皱纹和皮肤萎缩的风险会随总脂肪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也有研究观察到总脂肪与皮肤弹性增加有关,结果差异可能来自研究人群和整体膳食结构差异。另外,补充特定的脂肪酸对改善皮肤状态也有一定益处,亚麻籽油可以调节炎症,并参与角质层脂质合成;甜菜神经酰胺可刺激细胞内信号并对细胞外基质产生有利影响,诱导纤连蛋白合成;鞘磷脂可以转化为神经酰胺,从而增强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改善皮肤弹性。
维生素矿物质
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酰胺/烟酸、维生素B6、生物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均在皮肤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维生素对皮肤的作用也不同,例如减少氧化损伤、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等。矿物质中,常量元素钙、镁,微量元素铜、锌、铁、硒都对皮肤有影响,与皮肤正常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干预研究中,通常使用几种矿物质与其他营养素复配的方式。
水
水摄入不足也会影响皮肤水分,充足的饮水量可以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改善粗糙干燥。
生物活性物质
食物中除了含有多种营养素外,还含有其它许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如类胡萝卜素、原花青素、植物甾醇和辅酶Q10等,也被发现在皮肤健康中具有潜在益处。
类胡萝卜素包括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虾青素等,研究中各种类胡萝卜素通常作为干预物混合口服。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联合口服在减轻氧化损伤和皮肤弹性方面有有益作用。
有研究发现口服虾青素可以改善皮肤水分、皱纹、红斑等,相关研究中使用剂量主要在3—6毫克/日。
口服原花青素可以改善皮肤水合作用,减少皮肤红斑,相关研究中服用剂量主要在60—75毫克/日;茶多酚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皮肤中自由基,相关研究中服用剂量主要在500—1000毫克/日;芦荟甾醇可刺激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的产生,相关研究中服用剂量主要为40微克/日;辅酶Q10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相关研究中服用剂量主要在50—150毫克/日。
药食同源物质
基于现代科学研究思路,已有对单独的中草药原料进行皮肤健康益处的研究,实验设计上,以体外研究和动物研究为主。研究较多的药食同源类草本有:人参、枸杞子、蒲公英、金银花、甘草、茯苓等,保健食品可用的有:川芎、当归、丹参、黄芪、灵芝等。在这个方面,虽然当前基于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机制、机理和临床评价的研究报道还比较有限,但融合现代研究方法对古籍、经方验方的持续应用和深入研究,是切实多元化地解决消费者关注的皮肤健康美问题的科学出路之一。
生活方式、环境与皮肤健康
① 生活方式
膳食以外的其他生活方式对皮肤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如饮食、运动、睡眠等。
总结高质量人群研究结果发现,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皮肤疾病的风险,孕妇饮酒会增加后代患特应性皮炎的风险;吸烟还会造成胶原蛋白合成率降低、加剧皮肤老化、增加银屑病等风险;睡眠障碍与皮肤炎症、衰老等密切相关。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状况。
② 情绪
压力和不良情绪对皮肤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压力会导致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的激活,增加皮肤炎症、瘙痒、损害皮肤屏障功能、影响伤口愈合和抑制免疫力。
③ 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污染物以及光线暴露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紫外线、蓝光辐射等。
紫外线是公认的光老化的主要诱因,也是导致皮肤衰老最主要的外在因素。UVB主要影响皮肤表皮,容易诱发皮肤晒伤或红斑;UVA主要影响真皮层,是光老化的主要影响因素。UVB和UVA都会引起DNA损伤和免疫抑制。光老化的主要表现为皮肤皱纹、松弛、粗糙、发黄或灰黄色、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形成等。
蓝光辐射(电脑、手机屏幕)会造成氧化损伤,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常见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O2、SO2、CO、O3等。
综上,膳食模式、宏量及微量营养素、生物活性成分,传统中草药配方以及其他生活方式等都会对皮肤健康美产生影响。
均衡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皮肤健康美的基础,合理地使用对皮肤健康美有帮助的成分是维护和提升皮肤健康美的科学途径。
融合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发现及评价方式、推动完善口服美容产品开发科学依据、发掘口服美容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是科学和产业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下一页
相关新闻
2023-09-27
油脂的酸败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延缓油脂在加工、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氧化和酸败,研究发现,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食用油脂中添加抗氧化剂。天然虾青素在菜籽油和大豆油中,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抑制亚油酸自氧化。
2023-09-25
有研究比较了共轭双键数不同的叶黄素、玉米黄质、番茄红素、异玉米黄素和虾青素5种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在豆油光氧化作用中淬灭活性氧的作用,发现此作用随共轭双键的增加而增加,并以虾青素的作用为最强。